1.工作地专业化程度高。
2.工艺过程是封闭的,工作地按工艺顺序排列,劳动对象在工序间做单向移动
3.每道工序的加工时间同各道工序的工作地数量比例相一致。
4.每道工序都按统一的节拍进行生产。所谓节拍是指相邻两件制品的出产时间间隔。
优化流水线站的作业时间, 及多久放一片板子, 此为满足生产计划量所必须的投入cycle时间。但在实际上,瓶颈站的作业时间必然大于站, 站一定不是瓶颈站, 所以站不一定会完全依要求的cycle时间去投入, 因为瓶颈站已拖慢他的速度, 故从管理的角度来看, 要确实要求站作业者依规定速度投入。流水线的输送带速度也可反推算出日产量, 下面为输送带速度的公式:
输送带的pitch时间=整日的上班时间/日产量*(1+不良率)
输送带的速度=记号间隔距离 /输送带的pitch时间
所谓记号间隔距离, 在流水线的皮带上所做的记号间的距离, 希望作业者依记号流经的速度完成作业并放置在皮带线上; 但炼条线并没有做记号, 就以板子的长度当做记号间隔距离。为何要用输送带? 除了运送物品外, 还有半强制作业者依计划完成作业的功能, 但不是一味地加快去试试看, 而应依上述公式去计算求得。
观察流水线后一站收板子的cycle时间, 也就是实际产出的cycle时间, 这站的cycle时间必相等于瓶颈站。从这站可推算出这条流水线线的效率如何, 公式如下:
效率=投入cycle时间/实际cycle时间=站的作业时间/后一站的作业时间
当然也可用瓶颈站的作业时间来算, 不过观察后一站总是较简单、实际。
在流水线上的在制品数量就等于:
(后一站的作业时间-站的作业时间)* (整日的上班时间/后一站的作业时间)
1:流水线一定是永从左往右还是从右往左?
一般来说,由于大多数人习惯右手,流水线从左向右流动。但是因为某些工厂的面积限制,可能导致两条或者多条流水线中至少有一条流动方向是相反进行的。
2:U型流水线是合适的吗?
不一定,产线布置一定要根据产品的特性及工艺性。
3:流水线的速度越快,他的产能越高吗?
产能的高低应取决于瓶颈工序的作业时间以及每一站快作业时间,如果强制提高生产线速度反而会造成许多问题。
4:流水线是为了运送产品而设计的吗?
不完全是。目的还是为了实现产品的“连续性价值流动”。
5:为什么刚上班或交接班一段时间产量比较低?
是一个准备的阶段,并且是问题多发的时间段。所以交接班的管理非常关键。6:流线的速度设定一定要保持恒定吗?每天呢?
在同一产品类应是恒定的,在不同产品同线生产时,会出现速度的变化。同时因为新进员工的问题,线速会降低一些。
7:Pitch mark 每一格只能放一个产品吗?
不一定,应以追求平稳生产流为主
8:预装配的加工速度越快越好吗?缓冲库存越多越好吗?
不是,应按需生产。但预装配的加工速度可比装配速度略快。
9:流水线便于发现积压,看板能显示进度,线长催员工快一点做对吗?
前两个是对的,但第三个不一定,在生产节拍正常的情况下不宜催促员工,这样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出现(比如:催促使员工作业手顺发生变化,该检查的忽略)
10:线长说有人请假,无法排线对吗?如果借不到人,让员工分开作业好吗?
首先流水线严格来说少一个人的配合与合作就无法完成后续所有作业。因为一个环节少人,会出现产量下降,但不会很多。另外出现这种情况应急对策在哪儿?管理人员不考虑这些常见问题,那么他还能开工厂?
11:员工站着生产还是坐着生产,谁比较合理?
因产品/条件/设施而定
12:流线上的容器是应该专用还是通用,他的规模是多少!
应设计多数通用,不能通用专用对待。
13:流线的高度宽度和机台的高度宽度多少比较合理?
按照人机工程学原理,坐式工作台高65~75CM,座位38~45;站式工作台85~95CM,座位58~62,还有20~30台板放脚的。